电梯故障频发影响生活 维修配件收费也是难题

  新闻资讯     |      2024-03-23 20:49

  电梯故障频发影响生活 维修配件收费也是难题市政协委员、山东中苑律师事务所主任纪斌长期关注电梯问题,对此进行过细致的调研。他认为,部分电梯故障高发与电梯安全监管不到位有密切关系。“要想电梯安全舒适地运行,到位的维保工作必不可少。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我前两年的调研,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部分电梯维保企业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导致维保不及时,甚至只抢修、不维保,形成安全隐患。”纪斌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在已有基础上,加大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同时,对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考核,不仅要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还要及时向社会公示,提升高水平电梯维保企业的社会美誉度,让水平低劣的维保企业无活可干。

  针对电梯维修配件收费难题,纪斌认为,随着电梯数量增多,大宗配件更换必将越来越频繁。由于花费数额较大,物业无法承担,只能通过动用公共维修基金或者业主共担的方式解决。目前,维修基金的使用程序相对繁琐,不利于快速提取,应探索简化维修基金的使用程序,方便于民。

  市政协、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孙法柏认为,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电梯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电梯的维护保养和运行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督,在电梯发生故障前即发出信号,维修人员可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这些信息要及时公开,让更多的电梯使用人方便监督。“小区居民是小区电梯的使用者,他们对电梯的安全情况最关心。可以考虑在电梯里设置一个二维码,居民扫码就可以了解电梯的品牌、型号、维保周期、配件更换情况等。这样既有利于督促相关工作开展,也让居民更安心。”孙法柏表示。

  青岛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孙伟超的关注点放在电梯使用知识的宣传推广上。“统计数据显示,人为原因占了电梯困人故障的四成。欲从根本上降低电梯的故障率,还要从源头入手,规范使用行为。”孙伟超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电梯安全使用知识推广,通过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电梯运行原理和危险点,排除电梯故障发生时乘梯人对危险未知的恐惧心理,避免产生新的危险。同时,应加强对肆意破坏电梯者的处罚力度。另外,还可以通过电梯安全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和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电梯广告等途径,向社会公众宣传乘坐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正确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电梯数量激增。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使用登记电梯总量7.5万余台,在全省居第一位,约占全省电梯总量的15%。从电梯分类情况看,直梯6.8万余台,自动扶梯、人行道6000余台,杂物电梯700余台;乘客电梯数量最多,约占全市电梯总量的83%,其中住宅用电梯4万余台,约占乘客电梯数量的63%。

  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电梯困人故障愈发引人关注。为了破解电梯困人问题,2017年起,青岛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启用,市民坐电梯被困,只需拨打96333,提报识别代码,系统就能自动定位给出电梯的位置,并调取签约维保单位、物业公司前去救援,有效保护了电梯使用人的人身安全。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96333热线起,日均电梯困人故障发生4.47起,日均电梯困人率不到万分之一。解救被困乘客2246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8.69分钟,现场平均救援时间3.75分钟。

  为降低电梯故障发生率,市区两级监管部门在全市持续组织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对地铁、学校、医院、机场、车站、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五部门印发通知,积极探索建立电梯“保险+服务”工作机制,推动新模式应用,发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偿功能,促进电梯相关单位安全责任落实,提升全市电梯安全水平。

  对住在高楼层的居民来说,电梯可谓“第一交通工具”。电梯故障,出行必然受阻。若这种故障频繁发生,甚至严重到坠梯、困人,则已上升到安全隐患,必须拉响“警报”。

  从记者一线探访和相关部门、业内人士分析探讨中不难发现,造成电梯故障频发的原因不外有三:维修保养不到位、使用不当、停电或电气部件进水导致短路等。其中,进水等外部原因须从房屋设计建造及物业管理方面予以剔除;使用不当要通过广泛的电梯安全使用知识普及来提高用户意识雷竞技RAYBET官网、改善行为;而维修保养不当,则需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扶优除劣,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坚决遏制行业内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当然,此三种隐忧的彻底根治非一日之功。但电梯故障关系居民每日“上上下下”,民生事大,人命关天,容不得懈怠推诿。希望相关部门、单位以时不我待的责任心和行动力尽快提升电梯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将信息化、智能化融入精细化管理日常,把每一部运行中的电梯都纳入实时、动态监管,确保安全最大化。同时,在全社会普及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倡导用户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带着我们安全上下的电梯,杜绝野蛮用梯等不当行为。